世纪之交,中国正稳步迈入小康社会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先行一步,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。富裕起来的干部应当保持怎样的精神状态?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。
江泽民总书记要我们“致富思源、富而思进”,这是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。一个10多亿人口的社会步入小康,这确实是一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。广大干部群众苦尽甜来,终于尝到富裕的滋味,为之自豪喜悦也是应当的。但我们又必须看到,实现小康还只是完成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“三步走”战略步骤的第二步,更加伟大、更加艰巨的“第三步”还在后头;全国各地包括经济发达地区所达到的富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,差距还很大,我们的富还只是低水平的富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,只有戒骄戒躁,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,才能完成十五大提出的“新三步走”的战略布署,实现下世纪中叶的既定目标。
要做到“富而思进”,就必须努力克服“小富即安”的思想。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小农经济传统的国家,“小富即安”的思想根深蒂固。所谓“三十亩耕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,曾经是数代农民的理想。如今,在多数地区,群众的生活比“三十亩耕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”的日子无疑是红火多了,于是,“小富即安”的思想在有些地方又冒出头来。有的地方安于现状守摊子,不思进取图安稳,这样下去,不仅眼前的发展机遇稍纵即逝,甚至送上门的机遇也拒之门外;有的地方家底稍微殷实了一点就铺张浪费,大兴红白喜事,大修庙堂佛阁,浪费了钱财,污染了精神环境。以上种种同“富而思进”的精神状态是格格不入的,必须坚决予以克服。
富而思进,往那儿进?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高水平上进。世纪之交,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,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。中国即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,这将为各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,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。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又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来看,广大群众富而思文,富而思乐,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,这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。一句话,就是要坚定信念,戒骄戒躁,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不懈地奋斗。我们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,通过开展“致富思源、富而思进”的教育活动,把举国上下的智慧与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和充分发挥出来,继续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。